《僧格林沁王》-塞外狼乐队

Public 小罕妈妈 写于 2011-02-11

 僧格林沁轶事
 
 
僧格林沁,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26世孙,科尔沁左翼后旗第十代札萨克;是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,被清朝统治者倚为“长城”的赫赫有名人物。
 
对于他的评价,历来众说纷纭。在清朝以至民国的史料上,只颂扬他忠实地捍卫清王朝利益,朝廷为他建庙立碑的历史,而不讲他积极参与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。而在建国后的一些史料上,又片面地只讲他镇压农民起义,而不讲他力主抗击外国侵略者,维护祖国独立和尊严。这些说法都失之偏颇。在1983年3月《解放军报》“戎边英雄录”栏目,用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人物,肯定了僧格林沁在第二次大沽口战役中,打败英法联军的战功。
 
1983年5月,成立了科左后旗史志办公室。在10年的征访中,志办的同志们征集了有关僧格林沁的大量历史资料。由泉山同志撰写了首篇《僧格林沁的一生》一文。《科尔沁左翼后旗志<人物篇>》中,也立了“僧格林沁传”。之后,由泉山、吉力根、宝音德力格尔合著,用蒙文出版了《僧格林沁传》;巴干出版了《科尔沁亲王—僧格林沁》;戴宝君出版了《僧王传》。
 
本人曾参与编写《科尔沁左翼后旗志》的全过程,在工作中积累了一些有关僧格林沁的资料,现将这些资料编辑成文,以飨读者之需。
 
一、贫穷台吉话家史
 
科尔沁左翼后旗,自顺治七年(1650年)建札萨克,至乾隆四十八年(1783年),传至第九代札萨克名为索特纳木多布斋,他娶和硕庄敬公主为妻,成为额驸。道光五年(1825年),索王去世时,膝下仅有两个女儿,无嗣承袭王位。于是选嗣袭王位,一时成为了该旗台吉家族中你争我夺的大事。
 
僧格林沁之父布和德力格尔,是索王远房亲族,时住吉尔嘎朗北白音哈嘎屯。布和德力格尔兄弟四人,老大布和特木尔出家在广福寺当喇嘛,布和德力尔排行老二。他虽出身于台吉家族,但因家境贫寒,无畜无地,所以不得不抛下父母和两个弟弟,到离家50多里的谢日拉屯(今阿古拉镇百兴突嘎查),去给姓胡的富人家打工放羊。人们给他起了“雅玛台吉”的绰号,意思是放羊的穷台吉。他为人老实忠厚,性秉温柔,且手巧心灵,吃苦耐劳,深得胡家主人的信赖。
 
家境贫寒的布和德力格尔,虽年近30还未娶妻。雇主胡家夫妇的养女朱兰格日乐朴实贤慧,当时也到了出嫁年龄。天长日久,俩人互生爱慕之心。但由于封建制度的约束,相互不敢表露爱情,只能是暗自喜悦。胡家夫妇倍加关心女儿的婚事。时间一久,老俩口也议论起了布和德力格尔。蒙古语俗话说“它嘿雅勿给外台吉,敖亥勿给外诺颜”,汉语译为“无鸡也是台吉,无狗也叫官人”。因为台吉是旗内贵族,有身份,老俩口想把闺女嫁给贵族,他们看上了布和德力格尔,决定把女儿许配于他。于是便在村中委托一诚信媒人做媒,没收彩礼,让布和德力格尔家人备好壮奁,于1809年春,在胡家成了亲。布和德力格尔成为由贵族家庭入赘随丁家庭的赘婿。
 
婚后,小夫妻心心相印,朱兰格日乐有时也随夫牧羊,胡家日子红红火火。妻子朱兰格日乐身怀有孕后,有一次作了一个怪梦,梦见月亮冲她来,躲闪不急钻进怀里,接着又来一个太阳也钻进怀里,惊醒时出了一身冷汗。妻子把梦讲给丈夫,是吉是凶,是祸是福请他解。布和德力格尔听后,开起玩笑,说吃五谷者哪有不作梦的,有次我作过鼻尖上盖房子,锅台上放牧的梦。两口子笑过一阵,忙各自的去了。
 
1811年初春的一天,朱兰格日乐同平时一样,帮丈夫在道布带甸子牧羊。突然肚子阵痛,想必是临产。急忙招呼一旁的丈夫,赶紧回家,可是来不及了,就在野外生下双胞胎男婴。夫妇二人喜得贵子,双亲四老更是喜出望外,都说这两个孩子生在野外,安然无恙,说明命大,起名叫朗布林沁和僧格林沁(藏语汉译为宝象、宝狮)。
 
二、幼年传奇二三事
 
朗布林沁和僧格林沁这对孪生兄弟,在父母的呵护下幸福快乐,茁壮成长。在他们7岁那年夏天,与邻居孩子在院外井边玩耍,几个顽皮的小家伙,玩得特别开心。来回跑动的僧格林沁,突然一脚踩空,掉进了井里。孩子们四散奔跑,去告诉大人。这口土井水深丈余,别说是孩子掉进去,就是大人掉进去,若抢救不及时都有生命危险。朱兰格日乐听到消息后,边喊边跑,急忙赶到井边往下看。只见儿子僧格林沁,抱着井里泡着的水梢(提水的木桶,因怕风干漏水,不用时就泡在井里),浮在水面。随后跑来几个人,下水的下水,搭手的搭手,将僧格林沁救了上来。事后,附近的老百姓纷纷议论,说这个僧格林沁不是凡人,才7岁的小孩怎么就知道骑着水梢呢?这肯定是龙王爷救驾,或是土地老显圣才能大难不死。
 
后来,当僧格林沁被选为索王嗣子,承袭了王位后,村民们不再饮用这口井水,并用木墩封堵井口,以示敬重。这口井一直封了一百多年,直到1983年,住在僧格林沁老家旧址前边的明干白乙老人,才启封木墩,将这口井用来浇菜园。
 
在朗布林沁和僧格林沁长到9岁时,因家里又添了两三口人,显得生活拮据,于是小哥俩就帮着家里牧羊,好让父亲腾出手种些糜子、荞麦之类的晚田。布和德力格尔为种田而去找小舅子借耕畜。小舅子有意与姐夫开玩笑,就说没有闲耕畜了,叫他自己到牛群中抓两头散牤子(种公牛)来套犁。老实的布和德力格尔就到牛群中,费了一天功夫,不但没抓住牤子,还累得汗水湿透了衣服。第二天,布和德力格尔让僧格林沁帮父亲抓牤子。僧格林沁手拿羊鞭朝父亲指向的牤子追赶,奇怪的是,那两头牤子竟老老实实地听从僧格林沁的吆喝,让布和德力格尔套进了犁杖。小舅子和村里人都觉得挺奇怪,生性野犟的牤牛怎么忽然变得跟熟套牛一样了呢?从此,人们称布和德力格尔领着僧格林沁抓牤子种地的坨坑为“牤牛坑”。后来,又称在此挖的井为“牤牛井”。
 
三、进京选嗣袭王位
 
清嘉庆末年,僧格林沁的伯父、吉尔嘎朗广福寺的布和特木尔喇嘛,奉旨进京到索王府供佛念经,作佛事。在王府中作佛事的喇嘛不多,加之布和特木尔做事谨慎认真、和善待人,很快就与府中人们熟悉了。因为他出身于台吉家族,虽与索王出了五服,但仍是远支亲族,所以与索王及其爱妾韩氏、博役达金宝善等人关系较密切。
 
布和特木尔喇嘛的年龄比索王小,王爷大哥格外关照喇嘛弟弟。通过关系,趁雍和宫达喇嘛补缺的机会,奏请理藩院批准,将布和特木尔喇嘛送进雍和宫任了达喇嘛。这使布和特木尔如鱼得水,身份得到提高,不仅是雍和宫中受人尊敬的达喇嘛,而且在朝廷中也认识了不少命官。连皇太后都知道雍和宫中有个布和特木尔达喇嘛。道光五年春季,皇太后突患感冒,太监们忙碌着去请御医,皇太后却说:“我病不那么重,请来御医还是叫我吃大碗汤药,吃汤药比得病都难受,如果有一种容易吃、不遭罪的药多好啊!”太监们听后目瞪口呆。过了一会儿有位老太监提示,说曾在雍和宫达喇嘛处见到过一种蒙药丸,粒小并且是干的,又听说那位达喇嘛还会看病。皇太后听后令老太监请达喇嘛进宫治病,太监们犹豫不决,皇太后大发雷霆,“我的旨意谁敢不从?”。老太监从雍和宫请来布和特木尔达喇嘛,皇太后服用他的蒙药后病即痊愈。皇太后极为高兴,赏银子答谢这位达喇嘛。
 
转眼已过数年,索王一直没有儿子,只有两个女儿,为索王选嗣承袭王位,就成为王府中众人关注的事情。布和特木尔也想到了自己的侄子僧格林沁,想起这孩子幼年掉进井中大难无患,聪明伶俐,幼小帮父亲抓牤牛胆大多谋,肯定是差不了。于是,给老家捎信,在僧格林沁12岁那年,送他到昌图老城“文昌宫”习文识字。同时,向索王爱妾韩氏和已任管旗章京的金宝善及皇太后身边老太监,举荐僧格林沁入围选嗣。
 
道光五年(1825年),科尔沁左翼后旗第九代札萨克索特纳木多布斋病故。朝廷按额驸规格料理丧事,与和硕庄敬公主合葬于北京西白家村。是年七月十日,道光帝下御旨追封亲王。从此,科尔沁左翼后旗选索王嗣子承袭王位的大事也开始了。府内上下众议纷纷,有担心的、有争夺的、也有观望的。
 
此时的布和特木尔思绪万千,听说要从近支家族中选嗣,就找老太监在皇太后面前通个话,请皇太后关照一下选索王嗣子的事。一天,老太监在伺奉皇太后时,秉告说雍和宫达喇嘛的侄子僧格林沁,因非索王近支家族不能入围选嗣,请皇太后在皇上面前说句话。第二天,道光皇帝照例到母后处请安。谈话间,皇太后询问起科尔沁接续王位的事。并说,“孩儿,我不是干预朝政,科尔沁索王是你三姐夫,选嗣实际上是选外甥,选的面宽些才能选出好人”,道光帝认为母后说的在理,回宫后,指使理藩院,扩大科尔沁选嗣的人选。
 
道光五年(1825年)九月,科尔沁入围选嗣的16人抵京。管旗章京金宝善领僧格林沁到雍和宫见其伯父达喇嘛。布和特木尔叫侄子梳洗更衣,并教了简单的觐见礼节。
 
选嗣指日可待。皇太后做了个恶梦,“梦中漫步宫门外,突然东南方起风云,眼看黑云笼罩京城,东北方闪出一道亮光驱散了黑云。我高兴着跟亮光走时,一只玉石绵羊掉在我面前,捧起来细看时惊醒”。道光皇帝叫钦天监大臣,解圆皇太后的梦。圆梦者启奏,这是吉梦。“东南方起风云是说东南方有人造反闹事,东北方出亮光是说东北方必有贵人保天下。皇太后拣白玉石绵羊,是指这位贵人是辛未年生人,也就是属羊的”。众大臣议论时,理藩院大臣启奏,现在正要选科尔沁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承袭王位,参选人中必有属羊的贵人。众大臣们也都纷纷说,科尔沁正是北京的东北方。道光帝认为皇太后做的是吉利之梦,是得保天下贵人之梦。决定选科尔沁左翼后旗索王嗣子时亲自过目。
 
选嗣的日子,道光皇帝亲坐殿堂,一个一个地目视问话,让理藩院的一位蒙古王爷当翻译,一问更年、二问读书情况。一直问过15人,到第16位僧格林沁时,皇上看他虽然年纪小,但仪表非常,问其更年、读书情况时,僧格林沁用汉语回答,“15岁、属羊的,念过二年多的书”。道光皇帝高兴地指点着说“就是他”。
 
这样,于1825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,僧格林沁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,承袭了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多罗郡王。
 
四、戎马十载战功显
 
僧格林沁自道光五年(1825年)十月二十五日,承袭王位至同治四年(1865年)四月阵亡,40年的人生旅途中,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率军出征,是位久历戎行者。
 
咸丰三年(1853年)五月,太平天国定都天京(今南京),为推翻清朝派兵北伐。由天官副丞相林凤祥、地官正丞相李开芳、春官正丞相吉文元率领的太平军自扬州出发,攻到了河南省。咸丰皇帝以“京都根本重地,防范稽查均关重要”,命僧格林沁协调左都御史花沙那专办各旗营防事宜。僧格林沁拟定稽查章程十二条奏报,皇上批准下属所司议行。
 
僧格林沁即奉旨,整顿京营旗兵。试演枪炮,维修炮车,配制弹药。得知太平军强渡黄河的消息后,急调察哈尔蒙古骑兵4000人,来京驻扎。又从哲里木、昭乌达、卓索图三盟,各调1000马队,开赴热河围场听候命令。接着还调盛京步兵4000名、吉林马队2000名,驰赴天津防堵。
 
与此同时,僧格林沁还奉命督办京城巡防事宜。贯彻十二条稽查章程规定,在京畿地区“量力捐输米麦,遇有难民至京师,可随时散发,免生事端”;“查获歼匪,以军法从事,容留者同罪,获犯弁兵升赏”;实行“住户、铺户五家联保,不得容留匪人,严缉私造火器、火药,违者加等治罪,夜犯加重惩治,起更后不准售卖物件”;“严禁米市、商民不得无故迁徒”;“谣言惑众者,严拿治罪”的安全防范条令。为京都的防务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。
 
八月,太平天国北伐军,打败直隶总督纳尔经额,由临铭关入正定地区。咸丰帝黜免纳尔经额,授惠亲王绵愉为奉命大将军,僧格林沁为参赞大臣,并在乾清宫亲自颁发关防,将“纳库尼素光刀”授予僧格林沁。授命后的僧格林沁,立即统领健锐营、外火器营、两翼前锋营、八旗护军营、巡捕五营、察哈尔各营兵及哲里木、卓索图、昭乌达三盟的蒙古诸王等劲旅出征,驻扎涿州。与驻正定、保定等地的胜保、善禄、西凌阿所率各部,对北伐军构成了南北夹击之势。
 
十月,北伐军由沧州进入天津静海县独流镇,直逼天津。僧格林沁率清军急速进入天津南王庆坨,急战北伐军,阻止其北进。咸丰四年(1854年)五月,僧格林沁移师王家口。北伐军见清军有备,遂由静海县折向西南。僧格林沁率军追剿至子牙镇,战斗异常激烈,北伐军损失惨重,撤退到连镇一带。咸丰帝亲闻僧格林沁骁勇善战,赐“湍多罗巴图鲁”(急流一样不可阻挡的英雄)称号。
 
是年六月,乘雨季僧格林沁“挖壕筑围堤,以水为兵”,引水浸灌北伐军营连镇,用计大败北伐军。北伐军首领林凤祥被俘。至是年末,万余人全军覆没。“僧格林沁督军剿贼累著功劳,攻克连镇擒逆首”。咸丰五年(1855年)正月,恩封为“博多勒噶台亲王”,咸丰皇帝亲加慰问,赏朝珠一盘,四团龙补褂一件。
 
受恩封加赏的僧格林沁,于是月率军抵达高唐州,围攻北伐军李开芳部。视其“高唐州城墙坚固,且相持日久,匪逆布置周密”,采取调虎离山计。命令南面攻城官兵,解甲抛戈,睡卧在地。北伐军误认为僧格林沁军懈怠,深夜突围南撤,遂失高唐州。僧格林沁率清军急追猛打,追至任平县冯官屯实行包围。因屯内粮草充足,北伐军坚守强劲,清军急攻难下。自二月至四月,清军不时用大炮轰击,效果甚微。最后僧格林沁查看冯官屯,发现它地势低洼,于是率军决开运河,水灌北伐军军营。冯官屯内大水漫流,淤泥没脚,北伐军城墙工事塌陷。清军骑兵攻入后,火烧北伐军营垒。经过激烈的战斗,北伐军首领李开芳及授职黄壹端被俘,太平天国北伐军完全失败。咸丰皇帝在勤政殿筵宴,对僧格林沁的忠勇至诚,深感加赏,前赏给亲王,著加恩世袭罔替。年俸银增加到2500两,俸缎40匹(普通亲王年俸银2000两、俸缎25匹)。
 
咸丰八年(1858年)五月,直隶总督谭廷祥及托明阿防守天津大沽海口。由于防御设施不固,并听从朝廷的所谓“毋先开炮”的命令和与敌人谋妥协的指导思想,坐失战机,使第一次大沽口战役失败。清廷听信主和派的谗言,答允外国侵略者的无理要求,派主和派大臣桂良、花沙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天津签署《天津条约》。僧格林沁闻知后,奏请咸丰皇帝,坚决要求撤回谈判代表,主张调用全国之兵员,倾全国之粮食,整顿部队,把外国侵略者赶出去。但是,因朝廷内主和派占上风,僧格林沁的主张未被采纳。咸丰九年(1859年)四月,咸丰皇帝遣僧格林沁至天津,颁给钦差大臣关防,督办大沽口和京东防务。 
 
僧格林沁到天津后,积极筹建大沽海口和双港的防御工事,整肃军队,添设大沽海口水师。在大沽海口和双港地方,修筑炮台,暗设营垒,并置木筏以扼海口要隘。他在第一次大沽口战役被毁的炮台、营盘和失去炮位的废墟上,各建南北两岸三座炮台,设三营军队。同时增设3000名水兵,从天津郡城各营内抽调200名士兵,分驻防守。从海口至双港100多华里的水域中,添设障碍和埋伏。形成“海口为前敌门户,双港为后应藩篱”。
 
僧格林沁接受第一次大沽口战役的教训,认为“值此海防吃紧,惟当督率各营兵,排列队伍,演放炮位,严密设防。倘夷船一、二只驶进海口,谨遵训文,由地方官员,迎至拦江沙外,与之理论,奴才断不敢轻举肇衅。若三、五只以上,蜂拥而至,是决裂情形已露,自未便专恃羁縻。且重防设备各海口,若仍俟闯入内河,已入咽喉重地,再行观衅而动,则毫无把握,必至如去岁所堕诡计。似宜以拦江沙内鸡心滩为限。虽仍应遵旨派员往谕,然即须加倍提防。竟然闯入鸡心滩,势不得不慑以兵威。只可鼓舞将士奋力截击,开炮轰打,以伸天讨,而扼妖气。总之我国家专恃柔远羁縻,该夷等断不知感动,贪求无厌,何能满其所欲。……是抚驭不能了局”。从思想认识到军事物资上,都做好了反侵略军的一切准备。
 
咸丰九年(1859年)六月,英法新任驻华公使普鲁士、布尔布隆率领所谓换约舰队由上海北上,六月开往白河口。这支军队,由一艘大战舰和13只炮艇组成。六月二十日,英法海军舰只到达白河口外。他们无视中国军队的劝阻,屡次闯入拦江沙内窥探,引起守军的警惕。虽然经过再三的派人劝告,英法军队全然不顾,明目张胆地闯入中国军队设防的大沽口防区,激起官兵的极大愤慨。这时,对侵略者“欲怒多时,势难禁遏”的僧格林沁下达了坚决反击侵略者的战斗命令。各营垒大小炮位,环轰叠击,使洋人洋舰措手不及。经过一天一夜的激烈战斗,击沉英法联军4只炮艇、重创2只,打死、打伤联军水手和海军陆战队员434人,英国海军司令何伯受重伤。这次大沽口保卫战,是西方资本主义武装自1840年入侵中国以来,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。120年后,《解放军报》评价“这次抗战的胜利,是中国军队广大官兵团结一致、英勇奋战的结果,是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。作为这次战役的组织者和指挥者,僧格林沁为维护我国独立和尊严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”。
 
战斗结束后,清廷对所有办理海防、抗战有功的将士大加奖赏。十二月,僧格林沁回京,皇上赏黄托褂。咸丰十年(1860年)正月,万寿圣节,皇上又赏僧格林沁杏黄色端罩貂褂,仍派其赴天津办理防务。
 
咸丰十年(1860年),英法联军重新组织军队,第三次攻打大沽口,8月21日占领大沽口。僧格林沁兵败退驻通州八里桥一带。用1.7万步、骑兵扼守通州至京都的黄梁门(今北京市建国门)一带。9月18日,英法联军主力自天津北犯,21日分三路向八里桥发起进攻,僧格林沁指挥清军全力抵御,但因兵力与兵器悬殊,清军惨败。英法联军攻入北京,火烧圆明园。10月,签定了《北京条约》。
 
咸丰十年(1860年)十月,在直隶、山东、河间府一带捻军蜂起。清廷命僧格林沁率万余军赴山东征战捻军。几年中,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、鲁、豫、鄂、皖五省兵马,并倚靠骑兵优势,在皖北、淮甸等地,多次打败捻军。同治三年(1864年)十一月,在鄂东霍山黑石渡与捻军决战,僧格林沁采取剿抚两手策略,在打散十几万捻军的同时,又收降了十几万捻军。同治四年(1865年)四月,僧格林沁率1.1万兵力,追击东路捻军赖文光、张宗禹部。追至山东曹州府荷泽县高楼寨,陷入捻军伏击圈,全军覆没,僧格林沁阵亡。
 
五、三朝宠眷美名扬
 
僧格林沁于道光五年(1825年),被选定为索特纳木多布斋嗣子,承袭科尔沁左翼后旗多罗郡王,至1865年阵亡,长达40年。历经清朝道光、咸丰、同治三朝,忠君报国,深得三朝皇帝的恩宠。
 
承袭王位的当年十二月,他奉命御前行走,赏戴三眼花翎。道光六年八月,赏用朱缰,九年赏穿黄马褂。是年二月,命管上虞备用处事。九月,命管火器营事。道光十四年,授任御前大臣,领正白旗侍卫内大臣。九月,为后扈大臣。道光十五年正月,署镶红旗蒙古都统。二月,充总谙达(督领侍),管虎枪营事。七月,命总理行营。十二月,为阅兵大臣。道光十六年,授镶白旗满洲都统,翌年正月,赏用黄缰。道光二十一年九月,为正黄旗满洲都统。道光二十四年,充右翼监督,署正兰旗满洲都统。二十五年二月,为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。二十六年五月,为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。三十年为镶黄旗蒙古都统。道光皇帝驾崩时,为顾命大臣之一。
 
咸丰元年(1851年),僧格林沁仍为御前大臣,署銮仪卫事。咸丰三年五月,受命督办京城巡防。十月,赐“湍多罗巴图鲁”号,五年正月,恩封“博多勒噶台亲王”,四月,诏世袭罔替。七年五月,命署镶黄旗汉军都统。自僧格林沁被恩封为“博多勒噶台亲王”始,科尔沁左翼后旗也就地以人贵,被称为“博多勒噶台亲王旗”,简称为“博王旗”,沿袭至今。
 
僧格林沁在连镇、冯官屯用计,打败了太平天国北伐军。其兄朗布林沁、弟崇格林沁随军征战,忠勇至诚,荣立战功。咸丰五年,皇帝颁下谕旨,其兄二品台吉朗布林沁,赏为辅国公,其弟台吉崇格林沁,赏给三品顶戴并戴花翎。
 
僧格林沁是清王朝的三朝钦差大臣,被誉为忠君铁骑。僧格林沁兵败战殁的消息传到北京,朝廷上下大震,同治皇帝号啕。诏谕:“钦差大臣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,咸丰三年间督师剿贼,叠克临清、高唐州、连镇、冯官屯等处,北路赖以肃清。嗣于十年间整旅南征,转战直隶、山东、河南、安徽、湖北等省,扫荡捻圩,殄除发匪,擒斩巨逆张乐行、苗沛林等,不可胜计,军麾所至,众望允孚。朝廷以该亲王频年转战,士卒疲劳,申谕再三,令其持重。而该亲王忠勇成性,视国事如家事,临阵无不身冒锋镝,誓灭此贼而后已。方期天鉴忠忱,克竟全功,长承恩眷,乃猝遇贼伏,力战阵亡。览其死事情形,不禁为之陨涕。著赏给陀罗经被,照阵亡以亲王饰终,典礼从优,议恤应得恤典该衙门详查具奏。任内一切处分,悉予开复,准其入城治丧。其灵柩回旗时,著沿途地方官妥为照料。并派乾清门侍卫克兴阿、岳林恩、全吉凌迅速驰驿前往。该营迎护,赏给银5000两。准其入祀昭忠祠,生前事功宣付国史馆立传。伊子伯颜纳谟祜俟百日孝满后,著承袭亲王。该衙门无庸带领引见。所遗贝勒即著赏给伊孙那尔苏,以示笃念忠荩之至意”。
 
同日皇上又谕旨:“科尔沁博多勒噶台亲王僧格林沁,蒙宣宗成皇帝恩眷,派充御前大臣,管理旗营事务。文宗皇帝御极以来,尤加委任。咸丰三年特命剿办发捻,十年督师南下,转战直隶、山东等省,于今六载,亲历戎行,靡同寒暑,殄除巨憨,懋建勋功,在生民志安社稷,顷因战阵亡。虽已加恩优恤,建立专祠,并入祀昭忠祠,尚不足以崇奖忠荩国家定制。王大臣中有公忠体国超众宣劳者,向有配飨之例。况偕为国家宣力,忠勇成性,允宜将沛殊恩,用慰忠魂而照异数。著加恩配飨太庙,以示朝廷轸念勋臣之至意,叠朝三日赐恤如例,予谥曰忠”。
 
是年闰五月,僧格林沁灵柩运抵良乡,钦派御前大臣景寿奠醊。越日抵京,钦派醇亲王带领侍卫前往奠醊。上复奉两宫太后懿旨亲临赐奠。长孙那尔苏得旨“所袭贝勒加恩作为世袭罔替”,次孙温都苏得旨“赏给辅国公”。 
 
六月,皇上又谕旨:“清朝属办理军务,凡功勋卓著之臣,均于告成后图像紫光阁,以彰懋绩。现在南北路军务虽无结束,而如僧格林沁勋功绩昭然,本应在绘像之例,今中道战殁,未获目睹成功,追念弥深,眷注僧格林沁,著先行绘像紫光阁绘成”。
 
僧格林沁灵柩安葬在本旗南部公主陵。现法库县城西北25华里灵山(即巴罕巴虎山)。清朝廷为他立了青石蟠龙碑。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碑文。
 
朝廷又在北京地安门东大街,修建了僧格林沁专祠—显忠祠(现宽街小学院内)。1868年又在昌图城榆城子建僧王庙,谓“忠王祠”。又下令,凡僧王督师五省的地方,都建立忠王祠,让当地官民四季进香。当地官府将僧格林沁战殁的吴家店改为落王庄。
 
科尔沁左翼后旗札萨克,在吉尔嘎朗王府东的王爷家庙—祠堂庙,供奉图像外,1914年札萨克印务协理达崇阿,在布敦哈拉根苏木勿布协力嘎查,又建一座呼日根庙(呼日根,蒙古语,意为雕塑像)。庙中塑有僧王坐身像,左手拿着玛瑙鼻烟壶,胸前抱着钦差大臣关防和王印。 
在科尔沁民间还传颂着颂扬僧格林沁的99首蒙古语颂诗赞歌。汉译一首主题为:
 
嫩江十旗为羽翼,
 
大漠南北为僚佐,
 
攘外安内的僧王爷,
 
威震四海重竹帛。
 
作者:希林布和

类别:罕一家的民族情结 | 标签: 成吉思汗  蒙古族  音乐  


1 条评论
hinh-凡事认真分析认真决定 [2011-02-21 12:38:52]
Thumb

好音乐,过多久也没关系。

添加评论